算命大师先秦诸子的天命观
《子集语》记录孔话道:“古圣人君子博学深谋不巡时者众类,岂独丘(我孔丘)哉!贤不肖者才也,为不为者人也,遇不退者时也,死生者命也。”这里,他贤和不肖是根据才华来划分的,干和不干是人们目已可以把握的,至 于机遇好和不好、是死还是活,那就只得看时运和老天的旨意了。可见他在张服从天命的同时、又是主张发挥人的王观能动性的。因为人的才华和奴力是一回事,境遇和死生的命运安排毕竟又是一回事。
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,孔孔子的这种大命思想,又在后来大儒孟子身上得到了新的反映。《孟子·万章》上篇说:“莫之为而为者,天也;莫之致而至者,命也。”意思就是,没有人叫他干,而他竟干了,这就是天意:没有人叫他来,而他竟来了,就是命运。同时他还举例说明,尧、舜的儿子都不肖,是因为舜、禹为相的时间太长,所以尧、舜的儿子不有天下;禹的儿儿子启贤能,而益为相的时间又短,所以启能得到天下。以上这些,都不是人力所为而自为,不是人力所致而自至。从理来说,这属于大息,对人米说,这属于命运。天和命。实在是一致的。在《孟子。尽心上)中,孟于还说:“天寿不贰,修身以俟之,所以立命也。”又说:“臭非命也,顺受其正。是故知命者不立平岩墙之下尺其道而死者,正命也;性梏死者,非正命也。”前者是说,不管命短命长,我都不三心两意,只培养身心,等待天命,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。后者是说,天底卜人的ロ凶病福,尤一不是命运,只要顺理而行,接着的就是正命。所以懂得命运 的人不站立在有倾倒危险的墙壁下面。因此、尽力行道而死的人所受的龙大的止命,犯罪而死的人所受的不是天的正俞。这里,孟子虽然认为入的力量无可抗拒,但是不管怎样,我还是应该按照我的仁义而行,不日缘尤改地自白送死。无疑,这对孔孔子的天俞观来说,有着补充的一面。
扫一扫,关注知心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