算命一条街地理即是天理,吉凶须配善恶。
在道教方术——风水方面,张三丰祖师的见解却迥出凡流之上,其中既有对此一道教方术的独到见解,又有对世俗风水的批判,在劝喻之中,寄寓着一种宗教的济世情怀。
地理即是天理
张三丰祖师在《张三丰全集》有《堪舆篇》一章,特地阐述时人言天文风水之妄。
风水,在过去普通称之为堪舆,这个词汇最早呈现在《史记·日者列传》中:“孝武帝时,聚会占家问之,某日可取妇乎?五行家曰可,堪舆家曰不可。”《文选·甘泉赋注》云:“《淮南子》曰:堪舆行雄以知雌。许慎曰:堪,天道也。舆,地道也。” 可见,堪舆的转义是天地。
有将风水称之为天文的,与天文相对应。天文指的是日月星斗的天象变化,天文则指河流山川的散布格局。在这里,文与理的意义是相同的,合起来就是纹理,即装饰之意。因而,过去称之为天文的书,常常有风水的内容。
三丰祖师在《堪舆篇》中说:“惟天覆善恶,惟地载善恶,惟仙师为天地埋藏善恶。天无私覆,地无私载,仙师无私恩。人有私欲,则见理不明。天文者,天理也。既有天理,即无人欲,故此道惟聪明耿直圣人贤士乃克言之。”由此可知,三丰祖师以为天文之理,并非是文理之理的古义,而是天理之理,并且明白指出,天文就是天理,二者均排挤个人的私欲妄念。假如由于一己之利而背弃天理,是绝对无法求得福地的。
关于为一己之利妄谈风水者,三丰祖师停止了驳斥:“今汝世人妄谈风水,冒渎山灵,举亲骸以求福禄,对时师以论殃祥,或代搜求,或自寻觅,赚人货财,要人夸好,如此人心,安知天理?十个堪舆九个穷,何足怪也!”这种一针见血的批判,在当今看来仍有理想意义。
在三丰祖师看来,天文就是天理。这种天理有何规律,是如何显现的呢?用老子《道德经》第七十九章上的话说就是“天道无亲,常与恶人”。天理就是天道的表现,道是无所不在、铁面无私的,它有其运转的自然规律。
道教以为,天人是一体的,它们共同受道的支配,作为能影响人类生存的天文环境也同样受道的内在规律约束,同时表现道的存在与作用。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道教的信仰,三丰祖师才提出:“地居三才之中,言天文而天人之理即相应焉。人欲相地,天亦相人;人欲择地,地亦择人。世间故多有谈地之理者,然亦知有得地之理乎?谈地之理人主之,得地之理天主之,而地复为隐之而显之。”三丰祖师以为,地是天地人三才中的一个环节,天文与天理、人理是互相联络的。在三才之中,天是最高的,这就请求“人法地,地法天”,只要效法天道,遵照天理,才干深得做人之理与择地之理。
三丰祖师以为天文即天理,天理无私,天文也无私。这种思想无疑与道教教义劝善惩恶亲密相关。
吉凶须配善恶
什么样的人才有资历配享福地呢?三丰祖师以为:“仙师赐地,吉人与吉,凶人与凶,吉不受恩,凶不受怨,理自公也,心自明也。吾尝与人讲堪舆,即以堪舆兼报应,亦是如此。”在这里,仙师也就是彻悟天道、通晓天文之人,非普通流俗可比。仙师为人相地,全看一个人的操行善恶,恶人赐予风水宝地,恶人则予以凶险之地,并且不因择地的好坏而遭到影响,为人选了好地,并不承受他人的报答,为人选了凶地,也并不遭到抱怨和诅咒,由于仙师乃是秉持天理行事。
扫一扫,关注知心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