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易经》对中国的哲学、文学、政治、法律、天文、历法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,值得我们学习与品读。
整句话的意义很明白:积聚善行善德的家族,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隔绝,家族的后代也会接受福报。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,这个家族会经常发作灾害,以至拖累后代。
荀子说,“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。”古代大德教人改心,如今人叫调整心态,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,当以善念,当每晚省身,害人伤人之心切不可有,助人谅人之心还须思之。
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”,也是家风传袭的必然结果。
好的家训家风传承,会成为一个家族每个人终身的航标,一个人假如从小就受良好家风的熏陶,在生活、处世上则会有“法”可依,据守内心不被外物所影响,人生之路才会走得更好更远,家族才会越来越兴隆。
泰卦中的九三爻辞讲:“无平不陂,无往不复。艰贞无咎。”陂是坡地的意义。这句话是说,没有平地不变成山坡的,没有去了而不回来的,在困难困苦中应据守纯粹,必然会有好的结果。
艰、贞是两个词,艰是说外在环境的艰辛、穷困,贞是君子内在对贞正的据守。君子在艰辛、穷困的环境中,坚持内心和操行的贞正,是没有什么过错的。孔子说:“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”这就是君子和小人一个最大的区别。
人生困难和困苦固然不能防止,但只需我们坚持一颗坚忍和贞正的心,就能将其转变成平整的大道。
尺蠖是一种蛾的幼虫,样子有点像蚕,它把身子不时弯成弓形再放直,如此重复,所以它才得以前行。龙蛇这样的事物,身体是要蛰伏起来的,为的是能够继续生存。
人在世上要想干出一番事业,则需这种“屈伸”的肉体。屈,并不是失败后的颓废自卑和怯懦;伸,也并非功成名立后的傲慢自傲,旁若无人。这是避让矛头、待机而发的谦忍聪慧,是身正无畏、悲观自信的心态。为人应如此,处事亦如是。
但理想中,能伸的人不少,在受辱受挫时能伏下身子没有埋怨的却不多。《道德经》中说“曲则全,枉则直;洼则盈,弊则新;少则得,多则惑”,有些时分低低头,弯弯腰是为了更好的抬起头。
否和泰,都是《易经》上的卦象。否的卦象是天地不交,泰的卦象是天地相交。在《易经》中,“交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。“交”有“通气”“分离”的意义。
天地之气互不交通,万物不生,这就是大凶之卦。只要天地之气相交,万物才干生长,世界才会亨通。这就是大吉。这启示我们,做人做事都要学会沟通。
沟通时留意沟通对象和场境,沟通的内容要与对方的学问程度相当。
孔子说:“中人以上,能够语上也,中人以下,不能够语上也”,“可与言而不与之言、失人;不可与言而与之言、失言;君子不失人,矣不失言”。浅显讲,就是面对不同的人,该说的说,不该说的别说,“忠告而善道之,不可则止,毋自辱也”。
扫一扫,关注知心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