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夏,四月节。立字解见春。夏,假也。物至此时皆假大也。”人们习气把立夏当作温度明显升高,炎暑将临,雷雨增加,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。
立夏,望文生义,就是夏天到了。气温升高,炎暑将临,雷雨增加,农作物进入旺盛生长期。二十四节气农事歌唱道:“立夏麦苗节节高,平田整地栽稻苗,中耕除草把墒保,温棚防风要管好。”
立夏时节,夏花怒放。荷花、兰花、百合、栀子、茉莉、玫瑰、紫薇,还有布满田野的黄灿灿的油菜花,都将迎来开放的时节。另外,随同着炎炎暑气,凉风习习也会热情而至、安慰身心,夏夜的一弯明月也格外皎洁、映照我心。
立夏时节,万物茂盛。立夏后,首先可听到青蛙在田间的鸣叫声,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,王瓜的蔓藤开端快速攀爬生长。
我国历来注重立夏节气。古代帝王们在立夏这天常常要率文武百官到郊外“迎夏”,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。而在民间,全国各地都有各自不同的“迎夏”风俗,例如“饯春”(辞别春天)和“尝新”(品味夏日新水果如樱桃、青梅之类)、“立夏斗蛋”、“立夏秤人”“立夏羹”“五色饭”“麦芽饼”等风俗。
立夏以后,无论天、地、人、物,都会发作许多明显变化,因而文人们感应夏三月,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,也都写有立夏的诗篇。
《立夏前二日作》 宋.陆游 晨起披衣出草堂,轩窗已自喜微凉。 余春只有二三日,烂醉恨无千百场。 芳草自随征路远,游丝不及客愁长。 残红一片无寻处,分付年华与蜜房。
一候蝼蝈鸣:立夏之日“蝼蝈鸣”。按东汉郑玄的解释,“蝼蝈”为蛙类,非蝼蛄。立夏鸣的听说是一种色褐黑的蛙。
二候蚯蚓出:立夏后五日,“蚯蚓出”,即在大地上可看到蚯蚓掘土。蚯蚓又名曲蟮,蟮长吟于公开,感阴气而曲,乘阳气而伸见。
三候王瓜生:再过五日,“王瓜生”,是说王瓜的蔓藤开端快速攀爬生长。此王瓜又叫“土瓜”,“瓜似雹子,熟则色赤,鸦喜食之,故称‘老鸦瓜’”,非黄瓜。
中国传统的“四时八节”,都是举行祭奠的日子。
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,八节指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。古人以为每个时节,都是阴阳交感的关键点,此时祭奠,更容易愉悦天神,襄助人事。
立夏节气,受祭奠的是炎帝和祝融。
火工祝融是掌管夏季的天神,炎帝则被以为是神农氏,农业开创者,还创造了医药学。所以,立夏一到,古时天子就会率百官迎夏于南郊,祭奠炎帝和祝融。还必需穿朱衣、骑赤马、乘红车,以至连腰间挂的玉佩都要是红色。
扫一扫,关注知心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