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经命理算命术的缘起二
此外,先秦诸子信命的还很多,而以儒家的势力为最大。这种思想发展到汉代,随着儒家学说的风行天下,儒家天命观的思想,就更深人人心了。淮南王刘安认为,“仁鄙在时不在行,利害在命不在智”,扬雄《法言》也说:“遇不遇,命也。”有人向他问命,他说:“命是上天决定的,不是人为的。人为的称不上命,上天决定的命是逃避不了的。”
王充是东汉著名学者,他不信鬼神,一生反对迷信,可是对于命运,却坚决主张是客观存在着的。他说:“凡人遇偶(碰上好运)及遭累害(遭受灾祸),皆由命也。有死生寿天之命,亦有贵贱贫富之命。”在他所著《论衡》一书的《命禄》、《气寿》、《幸偶》、《命义)、《无形)、《偶会、《初禀》等篇章里,随时都可碰上对于命运的论述。可见,人们对于命运的信仰,不只是后来算命家们故弄玄虚所捣的鬼,这里面还有一批大学问家的参与、坚信和鼓吹,可谓盘根错节,阵容坚强。
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,加上人们对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如不该飞黄腾达的反而飞黄腾达,不该久处人下的反而久处人下,不该富贵荣华的反而富贵荣华,不该穷困潦倒的反而穷困潦倒,以及自己难以把握自己的未来、难以把握自己的生活、难以把握自己的生命等种种困惑,得不到使人信服的合理解释,因此便就很自然地信奉起那些大知识分子的说教来。而统治阶级为了坐稳他们的交椅,也乐于按受这一套,并且不择手段。以推广利用。从此以后,那些时运不济的达人,常常会用“比上不足下有余”、“乐天知命”的话来安慰目已,女于现状;而那些想不通的了怨天尤人之外,只好自讨不服命的苦吃了。
扫一扫,关注知心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