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类对天空,星星产生出好奇心,并对此开始了记载,研讨与考量、通过对天体的研讨并总结出一定的规律。起初人们是将星体运动的变化与天气,人文活动等客观现象相联系,并成为了一种占星术。后来人们把这一类学问,统称为“占星”。天象是一个人降生时的星图。
《易经》有云“观乎天文,以查时变”。远古时期世界的各民族,从畜牧时期进入农业时期,必然随同有对天象的观测,中国古代天文预测主要触及星象。最迟在汉代,我国已把天文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讨了。
在古代天文学中有这样几个重要概念,“黄道”即太阳运动轨迹,“白道”即月亮运动轨迹。古人在黄道两侧各延宽八度,共十六度宽,称黄道带,古人把黄道、天赤道左近的星空划分为二十八个星空区,是为“二十八宿”,并以此作为坐标,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转。
金(太白)、木(岁星)、水(辰星)、火(荧惑)、土(镇星)五颗星由于是除地球外距太阳最近而与日、月被合称“七政”,又称“七曜”。北极星被古人以为是天的中心,称它为“中宫”。而最接近北极星的七颗星:天枢、天璇、天玑、天权、玉衡、开阳、摇光组成了北斗星。《史记-天官书》说北斗是“帝车之象”。
人们依据观测制造各种各样的占星盘,希望经过星运来防止一些生活中可能呈现的风险,而占星术随着天文学的开展而展开,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。
占星术是一门神奇并深奥的学问,需要我们加以学习和钻研才能掌握这门学问。
扫一扫,关注知心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