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测命运算命术的成熟二
梁朝之时,刘機《新论》并论命相说,“命者,生之本也;相者,助命而成者也。命则有命,不形于形:相则有相而形于形。有命必有作有相必有命,同票于天,相须而成也。人之俞相、贤愚贵贱,修短百制气结胎,受生之时,其真妙者,或感五帝三光,或应龙迹气梦,障及庶,亦県天命,皆属星辰,其值吉宿则吉、值凶宿则凶。受气之始,相既定,则鬼神不能改移,而圣智不能回也。”
话鱼如此,但从方法论看,自从后魏孙绍始推禄命,陶弘景有(三命抄略)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算命的方法很是粗糙简单,有的仅仅只就生日那天所碰上的星象来作推测,所以还形不成一个完整的体系,然而 ,也正由于经过了三国魏晋阐北刚一段时期算命家们共同的摸索探讨,到了庚代才有了一次大的发股,质的飞跃。原因是阴阳五行和一个人出生年月、日进一步紧密结合,以推断一生休咎的学说,在李唐年间获得了方法上的确认。同时,随看中外文化的空前交流,印度、西域的占星术也相继传进中土,促进了中土算命术的发展。
从宋元文献记载得知,按照星象历法推算人命,始于唐代贞元年间,山就是公元785年到805年的一段时间里,当时有西域康居国来的一个名叫李弼乾的术士,传来了印度婆罗门术《聿斯经》。有了原来的气候土壤,再加上外来术数的一促进,中国原有算命术的发展,就振翅起飞了。
在唐代算命术飞速发展,并且正式确立体系的过程中、起关键核心作用的有李虚中、僧一行、桑道茂等人。其中魏郡(治所在今河北大名)人李虚中,字常容。唐德宗贞元年间,李虚中科考顺利,中了进士,后来一直做到殿中侍御史的官。平时,他精究阴阳五行,能够根据一个人出生年、月、日的天干地支,来推定他一生中的贵贱寿天,吉凶祸福,并且竟然“百不失一”。以上这些,都是唐朝大儒韩愈白纸黑字,在《殿中侍御史李君基志铭》里明白告诉我们的。由于李虚中本人的本事,再加上韩愈一吹,后人就把他尊为命理学家开山祖师了。因为东汉王充那一套,和李虚中“汪洋奥美,关节开解,万端干绪,参错重出”的学说比较起来,毕竟粗糙得很,还形不成一套完整的体系。李虚中留下的著述,有署名为鬼谷子撰的《命书》三卷中的注释部分。但是后人考证结果,《命书》既不是鬼谷子所撰,就是连注释也不一定出于李虚中之手。
李虚中这种以出生年、月、日天干地支对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进行推测的方法,经过五代宋初人徐子平的进一步发展完善,中国算命术才正式进人成熟完备阶段,并为后来的命理学家所广泛取法。
扫一扫,关注知心居